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。中央在沪企业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,既是心怀国之大者的“国家队”,也是服务上海发展的“子弟兵”,敢干敢闯,善作善成。
即日起,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、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、上海人民广播电台,推出《党建引领促发展 新跨越中强担当》主题系列报道,展现经信系统在沪央企保障城市运行、引领创新发展、推动绿色转型,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新气象、新作为。

国药控股,2003年1月诞生于上海,如今已成长为中国药械、医疗保健产品龙头分销商、零售商以及领先的供应链服务提供商,网络覆盖和市场份额稳居全国第一。在做强规模和效率的同时,国药控股推进数字化转型,在精准上下功夫,比如新冠疫苗已从“批次管理”细化到“单支管理”,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。
位于静安区的国药物流-上海物流中心2号库,拥有着国内最领先的智慧物流设备,国药物流信息总监王齐介绍,这里每天平均为上海1500个终端网点配送约2万件药品,“这里有12000个厢位,有55台穿梭车来完成拣选。自动化立体库,包括全程的线体输送系统,构成了从拣选到补货,一直到最后分拣的完整自动化系统。”
发挥全产业链优势,通过平台化运作,实现多业态协同融合。未来,国药控股为医院、为患者提供的,不仅是药品和医疗器械,还要努力迈向精准服务。国药全采中心副总经理赵敏介绍:“我们统一了全国的药品、医院、医疗机构、药店的数据库,哪里产生短缺,哪里产生库存堆压,我们都是可以清晰看到并及时处理。下一步,我们会更多地和医院、医生结合在一起,为患者提供术后随访、用药提醒、复查提醒,患者不仅是采购一个商品,而是购买了一个国药的服务。”
从数字化转型求效率!疫情期间,有限的人手、激增的订单,进一步推动了国药控股的转型速度。王齐举例说:“原先基本上是按照以B端以医院配送为主的,这一次疫情推动了我们处理C端业务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。我们联合了国大药房,包括我们国控数科组成了一个‘国药驿站’的项目组,开发了数字化系统,指导我们运输,快速地把药品推到距离病患最近的药店。”
近年来,国控生物也创新运用数字化技术,赋予了每一支疫苗一张唯一的“身份证”——追溯码,把订单、冷链、物流、质量串起来,建立“全溯”管理平台。国药控股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于清明介绍,每一支疫苗、每一个流程都尽在掌握。
“‘全溯’管理平台上几千个绿点,每一个都代表一个温度传感,一旦超温立即自动报警,所有在城市中穿梭的疫苗运输车辆,都能得到全流程的跟踪追溯,这场围绕疫苗展开的数字化转型在向全国其他城市推广。”于清明说。
明年,国药控股将迎来成立二十周年。于清明表示,目前国大药房全国门店数已突破9000家,其中上海有近900家,未来企业将充分发挥药房的一线优势,使其成为各类数字化创新探索的链入终端,让家门口的药房成为更智慧的百姓健康驿站,“从‘一粒药’做起,将家门口的药房打造成可以为患者提供重症慢病管理、康复健康管理、互联网医院、处方流转、商业保险等越来越多专业化服务的空间。为实现健康中国、健康上海,贡献国药力量。”
来源:上海经信委